植物蛋白液來源講解
谷類一般含蛋白質6%-10%,蛋白質含量不算高,但由于是人們的主食,所以仍然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特別是大豆含蛋白質高達36%-40%,氨基酸組成也比較合理,在體內的利用率較高,是植物蛋白質中非常好的蛋白質。某些堅果類如花生、核桃、杏仁和蓮子等則含有較高的蛋白質(15%-30%)。
豆類、小麥(面粉)和大米中一般都含有較多的植物蛋白(大豆種子所含蛋白比例高達40%)。但是米面類和豆類的蛋白質營養價值不同。
植物蛋白-食用
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的攝取量應當基本持平,各為一半。通常,植物蛋白相對于動物蛋白來說含量較多,取材來源廣泛,日常攝入量大。而且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成本和工藝相對容易和廉價。
但是,植物蛋白畢竟是植物中的蛋白,其蛋白的種類和相對數量與人體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如:植物蛋白中缺乏免疫球蛋白,谷類中則相對缺乏賴氨酸等等。但并不是說素食者體內就會缺乏免疫球蛋白和賴氨酸,免疫球蛋白是由體內淋巴細胞制造分泌的,而賴氨酸常見于豆類、豆制品及酵母中。眾所周知,蛋白質經消化液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吸收后被制造出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素食者不補充動物性蛋白一樣可以獲得健康強壯的身體,如少林寺的僧人。植食動物的食物來源中不存在動物蛋白,但其往往具有更大的體形,如恐龍、大象、駱駝、牛、馬等等。人們往往認為如果不補充動物性食品就會營養不良,從而誘發一系列健康問題。但事實證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另外美國的Z新科學研究表明,吃牛奶長大的成人獲得過敏體質的可能性遠遠大于母乳喂養長大的成人。另外,動物蛋白食品中硫元素含量高,同時許多高蛋白肉類往住伴隨高脂肪和膽固醇。長期食用會加重腎臟、肝膽的負膽,危害人體健康。
動物蛋白相對與人類的營養結構比較合,由于來自動物體本身,其蛋白質的種類和結構更加接近人體的蛋白結構和數量。比如:人體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組成,其中,12種氨基酸是人體可以通過自身生化反應合成的,稱為“非必需氨基酸”。還有8種氨基酸人體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提供,稱為“必需氨基酸”。動物蛋白中,一般都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特別是蛋制品和乳制品,故其營養價值比植物蛋白略高。
所以,相對于植物蛋白,動物蛋白對各種年齡層次的人都是有益的,對青少年更是生長發育、增強體質不可缺少的物質。對于中年人來說,蛋白質能使腦力勞動者增強記憶,使體力勞動者增強耐力。對于老年人來說,補充優質蛋白質可推遲衰老,防治多種老年病的發生。但是,由于肉類中的蛋白往往混有一定的脂肪,因此,以大量的肉類做為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并不是很科學。